2015年11月1日 星期日

共犯效應-人言可畏



  群眾效應所產生的殺傷力究竟有多大?這類電影近年來不計其數,最具代表,也最讓影迷記憶深刻的,應當是2013年代表丹麥角逐英國奧斯卡的作品《謊言的烙印》,這部電影由丹麥導演湯瑪斯凡提柏格(Thomas Vinterberg )執導,觀眾從電影一開始就知道麥德斯米可森(Mads Mikkelsen)飾演的盧卡斯(Lucas)是無辜的,Lucas一路忍受著小鎮居民的憤怒,直到在超市那場戲終於揮拳奮力反擊,讓不少觀眾鼓掌叫好,尤其是本片在坎城影展首映時,戲院裡更在這場戲響起了歡聲雷動的掌聲。
  瑞典新銳導演碧塔嘉德勒(Beata Gårdeler)的處女作長片《共犯效應》,跟《謊言的烙印》相似度非常高,《共犯效應》能在類似的故事格局中,玩出什麼新花樣就是觀眾關注的焦點,好在Beata Gårdeler在《共犯效應》中注入了很多新意,雖然《謊言的烙印》影子仍然明顯的存在,卻已經算是一部上乘的作品了。

※以下內容涉及劇情,請自行斟酌閱讀。





  導演Beata Gårdeler選擇的起手式是一場婚禮,婚禮是一樁喜事,但是透過鏡頭卻能發現弗婷阿錫艾美(Fatime Azemi)飾演的珍妮佛(Jennifer)並不快樂,最有意思的是當新郎與新娘走出門廊接受祝福的幸福圖景那場戲,導演卻回到了室內,鏡頭拍攝了新郎與新娘在門外掛著甜蜜的笑容,且都在門框的範圍之內,這對新人活在幸福,且專屬彼此的世界裡,門框之外則是深沉的黑色,但是這對新人在這鏡頭裡卻只是背景,畫面構圖中真正的前景在畫面右側,是婚禮中身為伴娘的JenniferJennifer在門框之外,身穿白色的伴娘裝,手裡拿著藍色的花束,她的背景不但是黑色,臉上更掛著煩惱且痛苦的表情,右手不斷的掐斷藍色花朵,藍色是無力,黑色是深淵,畫面正中間的幸福圖景跟她毫無關係,即便新娘是她的母親,新郎則是她的新繼父,但身在愉快的幸福場合中的Jennifer,卻不斷流露出內心的痛苦與壓抑。
  Jennifer不但將自己灌醉,那場喝醉後嘔吐的戲,是身在掛著紅色愛心的舞台上,觀眾看到約翰瑞斯托(John Risto)飾演的男主角亞歷山大(Alexander)整場婚禮也是眉頭深鎖,JenniferAlexander一直刻意的保持距離,當Alexander試圖關心Jennifer而將手搭在她的肩上時也被推開,在這場充滿紅色燈光的場景,新人帶著獵槍出現,射穿掛在Jennifer身後的愛心,Jennifer卻仍在舞台邊緣嘔吐,紅色的色彩學意涵在此就變得非常特別,它一方面象徵新人之間的愛情,卻也是Jennifer選擇保護自己的色彩,渴求能透過紅色所擁有的力量意義,來保護自己。



  導演其實非常用心的讓整部電影以色彩將Jennifer與小鎮居民作區隔,小鎮居民的衣服配色只有白色、黑色、深淺不同的藍色,以及顏色並不鮮豔的綠色,大抵皆是接近暗色系為主,相反的Jennifer是唯一在片頭與片尾之外,皆穿著紅色格子襯衫,黑色背心,加上藍色牛仔褲的裝扮,重點自然就在Jennifer的紅色格子襯衫了。
  《共犯效應》的整體氛圍非常冷酷而冰冷,導演Beata Gårdeler運用大量的藍色濾鏡來呈現電影的壓抑感,以及令觀眾毛骨悚然的無力感,在電影的色彩選擇上,《共犯效應》和《靈異第六感》非常類似,在《靈異第六感》中紅色隨處可見,甚至是海利喬奧斯蒙(Haley Joel Osment )飾演的小男孩柯爾希爾(Cole Sear)也總是身穿紅色毛衣,就是希望紅色能給予他抵抗威脅的力量。
  同樣的在《共犯效應》中, 女主角Jennifer大部分都身著紅色格子襯衫,皆選擇紅色作為保護自己的顏色,就是希望能透過紅色尋求力量,以抵抗所面對的困境。
  Jennifer的煩惱,其後透過學校的約談揭示而出,JenniferAlexander是一對情侶,但是Jennifer卻指控遭到Alexander的性侵,根據電影開頭第一則網路對話顯示,Jennifer曾經有說謊抹黑別人的紀錄,因此當Jennifer提出指控後,沒有人相信她,小鎮的所有人都相信Alexander是清白的,因此開始排擠及霸凌Jennifer
  《謊言的烙印》的故事策略,是讓觀眾一開始就知道事情真相,但是《共犯效應》的策略,則是直到電影結束前,觀眾都不會知道Jennifer是否所言為真,亦或只是再次尋找抹黑的對象。
  導演並在電影中不時穿插小鎮居民的網路對話記錄,有意思的不是對話內容,而是這些畫面使用的背景,在電影中對話的畫面出現了六至七次,每一次使用的背景皆不相同,第一次使用的是屠宰場的肉品切割鏡頭,一刀一刀的依照肌肉紋理切下肉品,對話記錄中的人們就如同屠夫,Jennifer便是那塊被掛起來的肉,輿論就像那把刀,凌遲般的ㄧ片片切下Jennifer的心靈,同時第一個鏡頭也已經揭示了整部電影的主題。
  第二個畫面使用的背景是在藍色鐵絲網之後,一隻狂吠的狗,但導演將聲音抽掉,因此觀眾無法聽到狂吠聲,導演將藍色的電影色彩學運用在本片中,是呈現與傳達無力之感,那隻狗猶如Jennifer,她的呼救沒人聽得見,面對小鎮居民的集體霸凌,她全然無能為力。
 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應當是小鎮居民在網路對話記錄中,說應該要把Jennifer這家人趕出小鎮,說著:「時候到了!」這種讓人不寒而慄的話,這時背景用的是血水流進水槽出水口的畫面,這種暴力的色彩暗喻著實增加電影的驚悚氛圍,不禁讓觀眾擔心究竟小鎮居民會對Jennifer一家做出什麼事情。



  結果小鎮居民都帶上了驚悚的面具與裝扮,一步步的群體走向Jennifer的家,面具不僅僅是恐怖的化身,亦是自以為是正義象徵,這場戲出現了另一位穿著紅色格子襯衫的角色,那就是Jennifer的繼父,那也是Jennifer家第一次的反抗,但結果正如《謊言的烙印》中超市那場打鬥戲,繼父被打倒在地,且身上傷痕累累,對他進行攻擊的人中,還包括他在屠宰場的同事,無論是Jennifer或是他的繼父,都希望藉由紅色的電影符號尋求反抗的力量,但是都沒有成功。
  第二天Jennifer的繼父便發現家裡養的馬倒臥在血泊中,死狀悽慘,從Jennifer繼父不斷撫摸那匹馬,可以看出Jennifer繼父對馬的溫柔情感及歉疚,那匹馬也是Jennifer在無法承受同儕霸凌時,飛奔回家緊緊抱住的心靈依靠,因此馬匹成為Jennifer的性侵指控下,慘遭小鎮居民謀殺的祭品,馬匹的死去同時也代表Jennifer失去了心靈的依靠,不但是在遭受忍無可忍的母親責怪後,只能爬上樹梢藉以躲避那如利刃般的椎心刺痛,同時也埋下了Jennifer想尋死的念頭。
  至於其餘的網路對話使用背景,最有意思的則是最後兩則對話,背景畫面在使用上的翻轉,背景不再是充滿無力、困境以及暴力暗喻的畫面,一個是黃銅色的耶穌像,一個則是宛如《刺客聶隱娘》的山水風景,只是經過了類似漣漪的影像處理,耶穌是信仰,是救贖,但是在《共犯效應》中卻帶有諷刺色彩,Jennifer平常會在教堂裡幫忙拖地的打掃工作,事發後牧師向Jennifer說:「如果你遇到任何困難可以向我求助,我會提供幫助。」但是牧師並非真心想幫助Jennifer,他也跟小鎮其他居民一般,早已先入為主的認定Jennifer說謊,最直接的證據就是他們談話被一隻飛入教堂的鴿子打斷,鴿子不斷的在教堂中尋求出路,牧師只是悠悠的說:「不用擔心,牠會找到出去的路的。」如果牧師跟一般小鎮居民一樣,主觀認定Jennifer說謊,那在他的信仰裡又怎麼找得到出口呢?教堂本來就是信仰與心靈的出口,鴿子飛進來,又怎麼會想急著找出口呢?
  電影後半段在教堂舉辦的畢業典禮,牧師更親口說出:「團結比孤身力量更大。」明顯就是認同小鎮居民的作法,而將Jennifer視為罪惡,宛如中世紀的女巫狩獵行動,也因此網路對話背景中暖色系的耶穌像,其實正是對信仰的嘲諷。
  平靜如鏡的山水畫面,自然也是諷刺,諷刺小鎮居民虛假的正義,以及小鎮自以為是的和樂,最後的結局導演採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,交叉敘述同一個時間點發生的不同事件,當小鎮居民在聚會,歡慶畢業典禮的結束,同一時間Jennifer從繼父家偷出了獵槍,這把獵槍正是婚禮上射破愛心氣球的那一把,繼父甚至教過Jennifer如何開槍,另一方面Alexander卻在另外一處再次犯下性侵罪,電影結束在Jennifer在森林裡舉起獵槍想自殺,最後卻放下獵槍,接著是森林空拍鏡頭,電影的結束點收束的非常有餘味,足以讓人反思人言可畏,以及輿論的殺傷力。



  《詩經.鄭風.將仲子》最後一段寫到:「將仲子兮,豈敢愛之,畏人之多言,仲可懷也。人之多言,亦可畏也。」這首詩是「人言可畏」的成語典故,表面看來是女性責備男性,為了見她一面而私下翻牆來到女方家,其實卻是諷刺春秋時,鄭莊公對待母親與弟叔的不仁不義,導致往後鄭國大亂,和《謊言的烙印》與《共犯效應》相對照之下,更可一窺人們自以為是的盲目正義,以及那些刀劍槍砲般的輿論霸凌,是如何毀滅一個人,甚至一個家庭。鄭莊公對母親的不孝、對弟叔的姑息養奸,導致鄭莊公死後的鄭國大亂,其實不也像小鎮居民的只因為Jennifer說過謊、Jennifer的母親年輕時善於勾引男人,而自行判斷出Alexander是無辜的,並漠視事件的完整真相,導致Alexander犯下第二起性侵案嗎?犯案的不僅僅是Alexander,所有小鎮的居民最後都成為了同謀者。
  《共犯效應》的攝影、剪接以及色彩的運用,描繪出壓抑又低迷的氛圍,在藍色濾鏡的運用下,人性的冷血,以及Jennifer家庭成員的無力感,都透過每一個鏡頭與剪接,使得冰冷的寒氣在觀眾的內心肆意流竄,即便有《謊言的烙印》在前,卻也能自成一格,以一樣的主題拍出不同層次的韻味,新銳導演Beata Gårdeler一筆一畫的刻劃人性的醜惡與盲目,也一筆一畫的勾勒人們自以為是的正義是如何形塑而成,甚至是群眾如何容易受到有心人士,利用輿論操控的現象,《共犯效應》無疑正是當今語言與網路霸凌,最深刻的社會與人性縮影了。


第3、4張劇照由開眼電影網授權使用:
http://www.atmovies.com.tw/home/movie_homepage.html


幕迷影評駐站專頁:
http://www.movier.tw/author.php?AID=434



2 則留言:

  1. 新郎不是珍妮弗的繼父,你如如果注意看電影,片子一開始新郎有感謝一個叫大衛的人,
    大衛是她媽媽的男友。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抱歉去年當兵沒時間回復您,因為我判斷電影裡那場婚禮就是他媽媽跟男友的婚禮,因此才會認為是繼父,感謝您的回覆。

      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