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10月25日 星期五

為琴癡狂-執著的根源




  為了孩子的未來,為了填補心裡的空洞,你會願意付出多少代價?身兼製片、導演及編劇的伊泰塔爾(Itay Tal)在《為琴癡狂》一片裡以艾娜(Anat)為敘事中心,完整呈現一個人如何被執著所牽引,以及隨著錯誤決定而陸續引爆的代價。

2019年10月8日 星期二

反叛繆斯:黛芬與凱洛-性別凝視



  凱洛盧索帕洛(Carole Roussopoulos)的孫女,卡利斯托麥克納爾蒂(Callisto MCNULTY接手凱洛而完成的紀錄片《反叛繆斯:黛芬與凱洛》將主題聚焦在性別凝視的觀點作為敘事核心,批判了電影業界中男性霸權文化的惺惺作態,同時又加入了黛芬賽麗格(Delphine Seyrig)和凱洛盧索帕洛彼此相識、合作共同對抗男性霸權的往事,再輔以60年代後,女性運動浪潮的社會活動。以多層敘事結構建構《反叛繆斯:黛芬與凱洛》,不只呈現一段女性抗爭史,亦大力的抨擊男性電影工作者的醜態。

2019年10月7日 星期一

沉默正義-彈孔裡的喧囂



  本屆台灣國際女性影展放映的《沉默正義》可說是一部給了我不少震撼的紀錄片。該片由夫妻檔導演羅伯巴哈Robert Bahar)和阿莫迪納卡拉希多Almudena Carracedo)執導。紀錄片聚焦在右翼狂人佛朗哥(Francisco Franco)死後的西班牙。羅伯巴哈和阿莫迪納卡拉希多以《沉默正義》爬梳了佛朗哥四十年政權下的受害者,並透過鏡頭的凝視,觀眾可清楚感受到受訪者在陳述遭遇時,內心情感的真實流露。

2019年10月6日 星期日

小丑-沉淪與重生



  超級英雄電影在近十年來成為好萊塢影壇的新主流,但在英雄故事逐漸飽和之時,為了持續讓觀眾感到新奇,開始有了更多新形態的英雄電影。比如《死侍》、《羅根》等。這些電影已不再是單純的使用英雄類型電影的敘事結構,而是在電影的主要敘事結構下,加入其他類型電影的血肉。比如《羅根》的敘事內核其實是西部電影、《水行俠》則是古裝歷史劇的結構。這並非漫威或DC所發想出來的編劇法則,在很多電影裡我們都可看到編劇將不同類型的敘事彼此交互融合。

2019年10月4日 星期五

酸世代-疏離青春



  演而優則導的俄國新銳導演亞歷山大葛林奇(Aleksandr Gorchilin)首部執導電影,便展現出導演長才。他所執導的《酸世代》聚焦在青少年和社會、世界的關係。尤其亞歷山大葛林奇決定以「疏離」雕刻青春,從各個角度審視青少年成長時的茫然與失措。

2019年10月2日 星期三

同境相憐-父權的鐵籠



  新銳導演薩拉曼尼(Sahra Mani)在《同境相憐》裡選擇以紀錄片的形式,以阿富汗的喀布爾女孩卡特拉(Khatera)為中心,訴說生命裡最令她恐懼的遭遇。筆者起初並不了解薩拉曼尼在紀錄片的敘事策略的用意,因為當紀錄片交代一起事件時,又將焦點集中在一名人物之上,其實很難給予該紀錄片一個公正客觀的觀點與視角。但隨著卡特拉生命遭遇的事件持續發生,筆者開始佩服薩拉曼尼的敘事策略。

2019年10月1日 星期二

阿拉丁-時代轉換的軌跡


  不少電影都會在故事中呈現世界、社會的當前樣貌,比如冷戰時期的好萊塢作品,反派角色都是蘇俄人、911事件後,電影主要反派則多為中東人,甚至喬治布希(George Bush)執政時,麥可貝(Michael Bay)執導的《變形金剛》便出現影射中東戰局的情節等。而此次《阿拉丁》的改編,也同樣的呈現時代改變下的印記與軌跡。